降低孩子的近视率,太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
摘要:诱发近视的原因——灯光问题,却被很多家长忽略。
仅仅半年,我国的中小学生近视率又增加11.7%!
从2020年开始到今年年底,每当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国内的中小学全部改为线上教学,孩子们的屏幕阅读时间大大增加。再加上疫情导致的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孩子们的视力普遍遭遇危机考验。
当年6月,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结果“很不乐观”。与2019年年底的数据相比,6月份所做的调研显示,这半年,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一直在逐年增长。六十年前,中国只有10-20%的人是近视的;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中显示:我国近视患者已经超过4.5亿人,居世界首位。而在青少年群体中,总体近视率为53.6%,在小学阶段,一年级近视率为15.7%,六年级则高达59.0%。
“引发近视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是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中国灯饰照明共享联盟发起人、执行会长,华丽智能灯光创始人连志刚先生认为:遗传的因素是人力不可更改,但环境的因素则是完全可以干预的。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阅读字迹过小或模糊不清、持续阅读时间过长、缺乏户外活动等等,都可以在家长的干预下进行调整,包括长时间阅读和使用电子产品,家长也可以进行人为控制。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诱发近视的原因——灯光问题,却被很多家长忽略了。
严重频闪,是诱发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曾经有人问过连志刚这样一个问题:在六十年前,中国经济贫穷落后,电灯都是奢侈品,当时的孩子晚上读书写字,用的都是昏暗的油灯,甚至是蜡烛。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照明条件下,患近视的学生并不太多。相反,到了现在,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家里,照明条件大大改善了,为什么近视患者反而增加了?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概念:频闪!
什么是频闪?举个例子:当我们用手机对准光源或者其他一些电器的屏幕拍摄时,经常可以发现手机上有条纹分布,这就是频闪的表现。
我们在上一篇《关于买灯的这些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里介绍过,光是一种电磁波现象,电磁波自身是有频率的。频闪就是随着交流电压的正弦周期交变,电光源的光通量随之进行的一定频率的波动。
这种波动就像超声波一样,我们以为自己感觉不到,因为光源频闪的时间,超过了人眼中神经的反应时间。
但实际上,我们的瞳孔是能感觉到的,而且为了适应频闪,瞳孔在一刻不停地做着扩大或缩小的适应调整,反复的过程,就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视力衰退,再而引发人体不适,包括偏头痛、头痛、自闭症等等。
绝对意义上的无频闪是不可能的,但是频闪是可以得到最大限度降低的。中国行业标准对合格产品的频闪要求是3125Hz。但实际上,市场上很多劣质光源产品是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在2017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揭露了一些LED灯具存在严重"频闪"问题。
“过去的学生,白天用自然光照明,晚上用油灯,或者是白炽灯照明,这些都是没有频闪的。现在社会早已淘汰了白炽灯,普遍使用了日光灯和LED灯,频闪问题就非常普遍了。特别是日光灯,有很强的频闪性。”连志刚认为,频闪问题应该和用眼过度、视距过近等问题一样,列为诱发中小学生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眩光、亮度、色温,这些因素都在影响你的健康
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只是光对人体众多影响中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光作用于人体健康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用错了光,特别是使用了劣质的光,损害的不止你的生活,甚至是你的生命。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对光的无知,而导致用错光的现象已经是太普遍了。在很久之前的2017年6月,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居民住宅照明环境质量检测调查报告》,在对南京地区的50户家庭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所有家庭的灯光都存在问题。有的家庭灯光昏沉,有的家庭灯光不能正常显示颜色。最严重的是,是有些灯光色温过高,影响睡眠,干扰生物钟。
上图是连志刚先生总结出来的光对人体产生影响的三大因素。
这当中,眩光最容易理解。当我们夜间开车时,如果对向开来一辆亮着远光灯的车,在会车时我们的眼睛短暂失明。滥用远光灯,就是最常见的眩光现象。
眩光,就是人视野中的某一局部地方,突然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者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例如,我们坐在强太阳光下看书,或者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看高亮度的电视,当人眼的视野必须在亮度相差很大的环境中相互转换时,就会感到不适。这种不舒服的情况会引起眼的一种逃避动作,进而会使视力下降。
亮度,是人们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因素,但事实上,它也是人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灯光不是越亮越好,就像并不是面粉越白越好。”连志刚说,很多家长都会觉得环境越亮越不伤眼,但事实上,不管光线太亮还是太暗,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人眼在看东西时,需要的是柔和的光,这样可以保证眼睛不用太过费力,也可以预防近视眼。如果灯光过亮,则会加重视觉疲劳。
色温,决定的是我们对色彩的感受。低色温光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暖光”,它的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在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的蓝辐射比例增加,通常我们称之为“冷光”。
色温对人最直接的影响是情绪。低色温光较为柔和,让人有舒适觉,光对眼睛的刺激小,心理感觉较轻松。高色温光则使人易严肃,心理感觉亮度较高,对眼睛刺激较大,眼睛容易疲劳。
人的眼睛,是在自然光下发育、生长的,所以在选择最佳阅读的色温时,也要注重选择最类自然光的光源。根据国家标准《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3300K~5300K的色温光线柔和微黄适中,比较适合阅读需要;5300-7000K或300K以下的色温,光线过于偏白或偏暗,不适合阅读;而接近7000K的色温,太亮太刺眼,更不适合阅读。
正是因为劣质的光对人体存在伤害,所以健康家居必须要求光的品质。
“劣质的光和高品质的光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你喝勾兑酒和喝茅台酒的区别一样,光的档次是不一样,价值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连志刚说,决定光的品质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灯的电器原件,有没有高频率的电波,用的是不是高品质的芯片,还有透镜是不是精准透光。灯的品质不同,发出的光带给人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世界上最贵的灯,一个卖到8000块钱,它为什么能卖到这么贵?因为它发出来的光,无论舒适度、通透度还是清晰度,带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在室内看手机,光线看不清楚了,你来到室外,在太阳光下立马就看清楚了。因为太阳光就是最高品质的光。”
在灯光研究者们看来,太阳光就是灯光产品追求的极致,模仿太阳光的的产品也越来越流行。世界范围内最早研究和生产仿日光灯具的是意大利的,一组仿日光灯最贵的卖到30多万,便宜的也得7、8万元。国内现在也有类似产品,售价在2、3万元左右,但是效果只能达到国际上的品质的7到8成。
皮质醇和褪黑素,人体昼夜交替的两个战斗“小人”
人们在做一些艰难的决定时,经常会打趣说:感觉身体里有两个小人正在打架……
事实上,在说到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也可以用这个比方:在我们的身体内,确实有两个此起彼伏的“小人”:一个是昼伏夜出,名字叫“褪黑素”,另一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名字叫“皮质醇”。
这是人体两种重要的荷尔蒙,与我们的自然昼夜节律同步。皮质醇,也称为应激激素,帮助我们醒来,在早晨为我们提供能量。褪黑激素,则使我们为睡眠做好准备。除了让你睡得更好之外,还对免疫系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不少人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一旦熬夜或者晚上没休息好,身体就会变得很虚弱,会容易感冒生病等等。
事实上,这两种荷尔蒙的分泌,和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你觉得自己入睡困难、睡不踏实,早上起床时还是特别困,感觉自己像睡了个假觉一样,那么有可能就是褪黑素的分泌出了问题。
褪黑素是大脑里的松果体分泌产生的,他与外界的光线有着密切联系。当视网膜感知到外界的蓝光时,褪黑素的分泌就会被抑制,只有在黑暗时,这一过程才会正常进行。
而现代社会中,由于大量日光灯、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的使用,使得人们在晚上依然能接触到很多蓝光光源,这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尽量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关掉屋内的主要光源,可以只开着台灯或者夜灯。另外,别在睡前看太久的电脑或手机屏幕。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睡觉时要关掉所有的灯,并拉上窗帘。
健康照明——光对健康的正向促进作用
如果用错了光,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各种伤害。那么反过来,如果用对了光,是不是会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
在上一篇文中我们提到,2002年,人们发现了视网膜内的第三种感光细胞-非视觉感光细胞的存在,正是这一发现,使光的非视觉效应机制逐渐清晰,也为健康照明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内的科研人员,已经在健康照明的领域探索了很多年,比如,同济大学的郝洛西教授。
郝洛西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光、视觉、颜色、照明设计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她担任着中国照明学会的副理事长、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在2018年,她还被推选为新一届国际照明委员会的副主席。
郝洛西教授团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人居环境的光健康。一个拥有光健康概念的照明环境,不仅需要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视觉功效,还应有针对性地调节使用人群的生理节律,进而对其心理情绪起到积极地有效干预。她的研究成果“改善情绪及节律的健康光照干预系统”,就是通过视觉作用与非视觉生物效应,去影响视觉认知、主观情绪,参与调节人体生理体征、激素分泌、昼夜节律。这一成果已经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心内科进行示范性应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护士的工作性质,存在昼夜倒班,而医生时常需要长时间做手术,白天进手术室晚上出来的情况不鲜见,节律紊乱的情况非常普遍。郝洛西教授的研究就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光照,来协助医护人员身体节律的调整。
再比如,郝洛西教授利用特定光谱、光照强度等多参数的设计,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手段,对环境中的使用人群进行光照干预,抑制或提升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从而去改善睡眠。这都是健康照明对人体的正向作用。
那么,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应该怎样实现环境的光健康呢?不同的功能分区下,不同的作息阶段内,应该怎样去管理灯光?特别是现在智能家居风潮下,又是怎样实现对光的智能控制呢?我们会在下一篇文中,会做详细的探讨,也请您保持关注。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